虽然有点故弄玄虚的意思,但它还是一个有特点的地方。对于我们这些从未去过东北的人,那里简直就成为研究东北的第一站,那么多的风土人情和情谊浓浓的感觉,,那气氛、那感觉,还是蛮有滋味的。
应该说,东北菜秉承了鲁菜的特色。但相反大家都把没有特别出名或定位特别明晰的鲁菜,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菜叫东北菜。象前面提到的东北人,就是一个典型代表。我一个东北朋友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自己的家乡菜——味儿重。而他们的味儿重跟我们理解的还不一样,湖南人的味儿重就是辣椒多,东北人的则上酱油多。用他的话说,连汤都得放酱油。所以他以一个正宗东北人的身份对我说,“东北人”的菜已经不够东北了,因为酱油少了。站在我的角度来说,我倒觉得刚好——再重我可就受不了了。就象改良的新派川菜一样,改良的东北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在北京一直火爆——温和的菜,和浓烈的感情,组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菜。
东北人的憨厚朴实也都表现在菜里头了。他们的菜说起来真是非常的简单,比如耳熟能详的炖菜系列——小鸡炖蘑菇、猪肉炖粉条、酸菜炖白肉等,听起来都能看见这日子的实在。根据几个东北朋友的综合意见一致认为“东北人”的小鸡炖蘑菇的味道还是非常地道的。用东北话讲就是“整”得“贼好吃”,但作为我这个非东北人类来说,我还真吃不出有什么具体的差别,在雪中鲜渔村,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“赫哲族灶台鱼”,其实爱的,也就是一个感觉。
相信很多人都来雪中鲜渔村吃过这道菜,因为在“雪中鲜渔村”,上这道菜简直就是招牌菜,不论吃与不吃,都能感受到那种赫哲族的浓情氛围。那氛围,我也只在雪中鲜渔村见过。而那里的布置也特别怀旧,进门就是赫哲民族的产品展示,大鳇鱼,鱼皮衣,鱼皮画等等非物质遗产。
总体说来,“雪中鲜渔村”特色鲜明,地方宽敞,停车方便。中高档消费。推荐菜式:灶台鱼、汆白肉、溜肉段、地三鲜等,简单地道的菜式里才能见到真感情;推荐小吃:东北大拉皮、旱黄瓜蘸酱、拍黄瓜、老虎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