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

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

公司简介

陶渊明,字元亮;或云名潜,字渊明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;生于东晋兴宁三年(365),死于宋元嘉(427),是我国四、五世纪饮长江水成长的一位伟大诗人 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,同时留下诗名酒名的人不多,著名的仅有三人,陶渊明位列其中,余下两 位是阮籍、李白。陶渊明有“田园诗人”之称,他独创的田园诗,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个流派,独树一帜,影响深远。陶渊明一身爱酒、颂酒,读他的诗,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,体验到酒的魅力。南朝梁代萧统在《陶渊明集序》中说:“有疑陶渊明之诗,篇篇有酒。”        可见诗人对酒之偏好,可见陶诗与酒之融洽。            陶渊明嗜酒,留有许多佳话。                  青年时代的陶渊明,就十分好酒。他到亲戚朋友家去喝酒,总是一去就喝醉,喝醉就回去。从诗人写的《五柳先生传》中,可以看到诗人青年时代诗酒自娱,性情爽快的生活风貌: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祥其姓字,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闲静少言,不幕荣利 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亲旧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。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,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宴如也。常著文章自娱,颇示己志。忘怀得失,以此自终。    陶渊明一生中,仕途生活只有13年。在经过几次入世、出世的反复,陶渊明彻底看透了当时政治的黑暗,决心归隐田园。但是,为了归隐后有酒喝、有饭吃,他不得不先做点物资上的准备,于是这位以“固穷守节”而著称的伟大诗人也灵活了一次,作了彭泽(今江西彭泽)令,这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。关于这个为酒做官的故事,萧统的《陶渊明传》叙述得颇为详细。   (陶渊明)谓亲朋曰:“聊欲弦歌(指做地方小官),以为三径(指归隐的处所)之资可乎?”执事者闻之,以为彭泽令。......公田悉令吏种秫(糯米之类,可以做酒),曰:“吾常得醉于酒足矣!”妻子固请种粳(粳稻)。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,五十亩种粳。?     关于为酒做官这件事,在诗人的《归去来辞序》里也有记述:? 于时风波(指战事)未静,心殚远役。彭泽去家百余里,公田之利,足以为酒,故便求之。      当然,诗人最终还是不愿“口腹自役”,不愿“为五斗米折腰”,彭泽令只做了80多天,便高唱《归去来兮辞》,坚决退隐田园了。?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清苦的,尤其是晚年,农田收成好的时候,还能过“欢言酌春酒,摘我园中蔬”的清淡自娱的生活,遇到天灾,有时就要断炊挨饿,所谓“倾壶绝余沥,窥灶不见烟。”即便如此,诗人对酒的嗜好仍丝毫不减。    诗人有一首《乞食》诗,写作者晚年遭灾,饿得不由自主地出门求乞。敲开一家人的门,主人用酒饭招待。“谈谐终日夕,觞至辄倾杯,情欣新知欢,言咏遂赋诗。”在极端困苦的景遇中,短暂的一次诗酒之会,也给诗人以极大的欣娱。      刘宋著名文学家颜延年与诗人的交情较好。颜作始安郡太守,经过寻阳,每天都到陶渊明家饮酒。临走之时,给诗人留下两万钱,诗人就全部送到酒家,陆续取酒。?陶渊明好酒,但决不能与那些只知胡吃海喝、醉生梦死的酒徒同日而语。诗人晚年,有一次断炊很久,起床也困难。江州刺史檀道济到访,并馈以梁肉,却被诗人挥而去之。诗人固然好酒,但更坚守自己的志趣。他决不愿为酒食而向权贵低头。?陶渊明嗜酒,自有他的道理。诗人曾为其外祖父孟嘉写过一篇传记,描写了孟嘉的人品和风度,同时也写到了孟嘉对酒的态度和认识:?     温(桓温)尝问君(孟嘉):“酒有何好,而君嗜之?”君笑而答曰:“明公但不得酒中趣耳!”     陶渊明受其外祖父的影响很大,追求“酒中趣”,也应该是陶渊明对酒的态度和认识。     那么,什么是陶渊明的“酒中趣”呢?《五柳先生传》中一句话说的很明白:“衔觞赋诗,以乐其志。”萧统在《陶渊明集序》则说:“吾观其意不在酒,亦寄酒为迹也。”“以乐其志        ”、“寄酒为迹”,这大约就是

联系我们

  • 江西陶令酒业有限公司
  • 钟家武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