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邦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宁波邦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社区老人聚首 品月饼忆往昔

发布时间:2016-09-19

分享到:
中秋佳节,书院门社区党支部、居委会举办了一场以“佳节共赏天上月、中秋一品社区情”为主题的关爱老人活动,银发优品应邀前来的二十多位老人听着歌曲、吃着社区干部精心准备的月饼,回忆不同年代中秋节的“过法”。解放前:中秋鲜有月饼只能吃饺子85岁的卜…

中秋佳节,书院门社区党支部、居委会举办了一场以“佳节共赏天上月、中秋一品社区情”为主题的关爱老人活动,银发优品应邀前来的二十多位老人听着歌曲、吃着社区干部精心准备的月饼,回忆不同年代中秋节的“过法”。

解放前:中秋鲜有月饼只能吃饺子

85岁的卜爱莲是书院门社区安居巷的老居民。她回忆说,解放前物资匮乏,市面上不像现在到处能买到月饼。因此,每到中秋节,全家团聚时,西安人喜欢在中午包一顿萝卜、粉条馅的饺子。

“作为最美味的佳肴,吃饺子也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。”卜爱莲老人说,到了晚上,月亮上来,大人们会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桌子,摆上水果、花生和几个自家烙得包有白糖、青红丝的“月饼”,边聊天边赏月。

解放初:一块月饼全家分着吃

79岁的杨庆周老人是碑林区市容园林系统的退休职工。生于河北邢台的他品尝着莲蓉馅的月饼说:“小时候家里穷,不知道月饼是什么味道,直到在西安参加工作以后,中秋节才吃上了月饼。”

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虽说月饼只有几毛钱,但能吃上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。”杨老说,直到六七十年代,中秋吃月饼也不是一个人一个或几个,而是一块月饼按家里的人数切,人均一块分着吃。有的大人舍不得吃,就让给贪嘴的孩子。孩子不吃,大人还会用“我不爱吃”来鼓励孩子吃。

新世纪:月饼传递着一种感情

“随着生活条件逐步改善,如今各种高档馅料的月饼应有尽有,但是吃月饼的人却越来越少。基于健康考虑,水果馅或粗粮馅的低糖低脂月饼反而更受欢迎。”书院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晓利说,现在的月饼已经从过去享口福的愿望变成了传递感情的方式方法,中秋佳节人们不再讲究吃吃喝喝,重点全放在了团聚上。为此,社区特意组织老人们在一起聊天聚会,主要是为给中秋节儿女不能陪在身边的老人们岔心慌,让他们有朋友聊天、叙旧,也能感受到团聚的温馨,进而也满足了中老年人市场需求。